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资讯  >  正文

石家庄打造“摇滚之城”背后,是摇滚“老炮儿”的坚持和守护
2023-07-31 20:30:37 新黄河客户端

在摇滚圈,石家庄有一个“响亮”的名字“Rock Home Town”——摇滚之城。这本是众多网友对石家庄三字直译的一种调侃,冥冥之中,却又注定了石家庄与摇滚的不解之缘。

谁能想到,玩梗成真。7月13日,石家庄宣布全面打造中国“摇滚之城”的消息一出,瞬间吸引了众多乐迷的关注。石家庄,是一座曾被冠以无数重要名片的省会城市:新中国的第一城、中国的十字路口......作为一个老牌的北方工业城市,人们玩梗归玩梗,却很少有人会把它与摇滚乐真正关联起来。


(资料图)

但就在十几年前,石家庄本土乐队“万能青年旅店”的一首《杀死那个石家庄人》,红遍大江南北,让石家庄真正走入国内摇滚圈的视野。到如今,这首经典曲目被官方改成了《杀不死的石家庄人》,石家庄摇滚之路再次出发。想要盘活“沉睡”城市文化资源,打造彰显多元文化城市的新名片,石家庄何来信心?

近日,新黄河客户端独家专访石家庄老中青三代音乐人邢迪、辣强、刘键,通过他们的视角,了解“杀不死的”石家庄人与摇滚的不解之缘。让我们一起追随“Rock Home Town”——“摇滚之城”音乐演出季的节拍,来重新认识这座城市,揭开石家庄不为人知的“摇滚故事”。

摇滚的种子早已埋下

就像中国摇滚乐诞生的故事一样,石家庄摇滚的伊始要从20世纪80年代说起。

当时,两支美国摇滚乐队来到中国进行文化交流,在彼时还不那么开放的石家庄进行表演,年轻的邢迪去看了那场演出。

“我当时非常震撼,音乐还能这么玩,从来没有见过电吉他,还有一系列的设备。从那开始,摇滚就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。”时至今日,邢迪对“朝阳”和“悲惨星期五”这两支乐队仍记忆深刻,激情狂野的歌声深深“震撼”到了少年时期的邢迪,也正是这场摇滚演出,让邢迪种下了“摇滚梦”的种子。

邢迪

邢迪是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,1983年他放弃了绘画,师从河北省歌舞剧院知名演奏家陈强学习吉他演奏。其间荣获了河北省十城市“红棉杯”吉他大奖赛吉他独奏一等奖、中央电视台吉他大奖赛弹唱一等奖,这为他后来的音乐生涯打下了基础。

1986年,邢迪带着一腔热血,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文艺兵。“当时有各种艺术团体到前线慰问演出,一待就是两三个月,各种大师级、国家级的老师辅导我,感觉就像是上了一个音乐学院,在这儿也结识到我的第一位电吉他老师,教会我很多摇滚方面的知识”。时至今日,邢迪始终感恩这段时光,正是在部队的经历,让他的“摇滚梦”得到了升华。

在“摇滚梦”的驱动下,1991年时,邢迪在心中萌生了组建乐队的想法。他回忆说:“1991年下半年,我在石家庄找到几位玩乐器的小伙伴儿开始窜乐队,起初并没有想名字,只想着先排练出作品,将来的梦想是出唱片”。

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,1992邢迪组建的“地平线”乐队在一个不起眼的体育器材仓库里诞生,这是石家庄的第一支原创摇滚乐队,同时也标志着石家庄摇滚走向狂热的开端。

摇滚之城的渊源

“rock(石)home(家)town(庄)”,石家庄与摇滚的缘分,不只是名字这点“巧合”。

说起石家庄的摇滚渊源,邢迪分享了一个小故事。“中国摇滚第一人崔健当年的吉他老师就是石家庄人,那时候他天天来石家庄,到河北省歌舞剧院学习。再有就是两本在石家庄创刊发行的摇滚杂志,也为石家庄摇滚打下了基础”。

1986年,“中国摇滚第一刊”《通俗歌曲》和稍后的《我爱摇滚乐》在石家庄本土创刊,迅速在全国发行,启蒙和引领了一代青春萌动的年轻人,支撑了中国摇滚乐的成长和发展,为喜爱摇滚乐的乐手和歌迷提供了精神食粮。

“我们那个时候没有专业的排练室,都是一帮小伙伴,骑着单车背着吉他去煤机街的一个厂房排练,然后走穴演出挣点小钱,去购买自己的乐器,还有就是期期不落的《我爱摇滚乐》”。日子虽然艰苦,但每当刘键回忆起当年的经历,嘴上总是洋溢着笑容。

据相关资料显示,摇滚乐在石家庄发展早、实力强,在我国早期的摇滚乐发展的阵容里,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发烧启蒙地,“地下”音乐的氛围活跃非常,乐队及乐手层出不穷。

2014年,辣强在石家庄开办了第一家“地下丝绒”LiveHouse,成为本地乐队与全国各地歌手、乐队的打卡地。“我之所以开办这样一个场地,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爱上摇滚、享受摇滚”。辣强表示,石家庄人那种坚韧、隐忍的性格,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石家庄的摇滚精神。

十几年前,出自石家庄本土的“万能青年旅店”乐队以一首《杀死那个石家庄人》一曲封神,红遍大江南北。

如今,许多闻名全国的摇滚乐队和摇滚音乐人依旧聚集在此。

这些历史渊源,不仅为石家庄打造摇滚之城“正名”,更是石家庄这座工业老城背后的文化资源,这里天然具有摇滚乐生存发展的土壤。摇滚乐所代表的不羁和热情,正像这座城市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蓄势待发。

摇滚音乐人眼中的“摇滚之城”

摇滚的英文名是“Rock and Roll”,石家庄的“石”字英文直译同样是“Rock”,这种名字上的巧合,邢迪笑言其是“是天注定的东西”。在他看来,当地政府打造“摇滚之城”,这一做法本身就非常摇滚。

而在石家庄摇滚乐另一代表人物辣强看来,是打造摇滚之城,绝不简单是为了扶持摇滚乐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更是在意识形态层面打造一座具有摇滚精神的城市。通过摇滚乐,让全国人民关注到石家庄的文化底蕴,就像当初大家看到淄博烧烤一样,其实是大伙看到那座城市的温度和热情,对一座城市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。

在辣强看来,石家庄有摇滚乐的基因,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,而摇滚乐能给人带来的力量,以及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核,能够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,这是石家庄与摇滚乐最大的精神契合。

摇滚音乐季的演出活动让众多民众感受到了摇滚的魅力,也让更多的摇滚音乐人走进大众视线。作为石家庄本土青年音乐人之一的刘键对石家庄与摇滚的再次“拥抱”感到高兴,“从业者、爱好者都能够参与进来,通过城市名片吸引更多的外地人、年轻人来石家庄玩,可以留在石家庄,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,很好的一个契机”。

据他讲述,石家庄那时的乐队,基本上不重样能演出两个多月,早期的地平线乐队,包括后来的万能青年旅店,吸引了一大批摇滚音乐人和爱好者齐聚在此。

谈起石家庄的摇滚精神是什么?这群“老炮们”这样解释道:

“如果摇滚之城的名片打造成功,让人想到石家庄就是热血沸腾,你这个城市就很积极,靠精神上的东西来鼓励人,给人感悟”;

“石家庄要成为摇滚之城,一定要让人认可这个城市的精神内核”;

“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状态,即坚持他自己行业的一种精神态度,大伙面对平凡庸碌的现实生活,还有一种坚持和不妥协”

……

城市更新,摇滚精神贯穿始终

在外界看来,无论“摇滚之城”是官方定调,还是民间的众望所归,都不可否认这是石家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通过打造这样一张名片造,盘活城市资源,塑造一个更加新潮前卫、对年轻人充满吸引力的城市形象,对石家庄来说是,是一条不俗的城市更新途径,亦是新时代流量场上的一次破圈与探索。

“玩摇滚乐的人其实永远也不可能停下来,我今年58岁了,准备好了再次回到舞台。我的老家要打造‘摇滚之城’,我得站出来,初衷是想给年轻人打个版、领个路,让大家看到摇滚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事,其实所有热爱音乐的人都可以玩摇滚乐。”这是邢迪在重组地平线乐队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的心声,他以实际行动,将至死终将是少年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,也将石家庄的摇滚精神贯穿始终。

奋进向上的摇滚精神,正体现在这座城市“舍我其谁”的发展精神和奋力追赶的发展脉搏中。新的奇迹正在创造,新的可能正在发生。

对于石家庄打造“摇滚之城”而言,现在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。据了解,石家庄接下来还将通过大大小小的音乐节,逐步将摇滚乐演出推向高潮,形成一个规模吸附效应,为摇滚乐发展提供更大空间。

近几年,这座传统工业城市萌生了许多新气象,如主题文化小巷的落地,城市各处新建的便民球场,各种各样的比赛活动不断等,城市“动了起来”,也让更多市民对脚下这片土地有了新认识。

或许,石家庄的摇滚精神一直在,那是时代变迁、新旧交替背景下,平凡与热血的交织,是时代群像中,摇滚音乐人与普通民众的共同坚守。

新黄河记者:张焱辉

编辑:赵晓昕

热门推荐